

在我队能源矿产检测中心,有这样一个空间,它没有恢弘的场面,没有喧嚣的声响,有的只是恒定的温度、低沉的机器嗡鸣和一群专注的身影。这里,就是煤质制样室——我队整个煤炭质量检测链条的“源头”与“基石”。日复一日,制样室的同志们用辛勤的汗水与极致的匠心,将一份份原始的煤炭样本,转化为精准分析的数据基石,默默支撑着能源矿产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“黑白世界”里的精细艺术
走进制样室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尘气息,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专业设备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。煤炭样本从野外送达时,往往形态各异、块头不均,如同一块块未经雕琢的“黑金原石”。而制样师傅们要做的,就是通过破碎、干燥、混合、缩分、研磨等一系列严谨乃至繁琐的工序,将这些“原石”变成符合各种分析要求的高度均匀的粉末状样品。这个过程,被他们戏称为在“黑白世界”里进行的“精细艺术”。
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破碎机前,他们严格控制进料粒度;二分器旁,他们精准地进行缩分,确保样本的代表性;研磨罐中,他们掌握着研磨时间和频率,以求达到最佳的细度。汗水常常浸湿了他们的工装,细密的煤尘偶尔会沾染他们的面庞,但他们手中的操作始终稳定而精确,因为大家都深知——“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,制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所有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。
恪守标准,于毫厘间见真章
“标准”是制样室工作的唯一准绳。从国标到行标,再到中心的内部质量控制规定,每一项操作都有严格的规范。这里的老师傅常说:“咱们手里过的不仅是煤样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。”他们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,确保每一份送检样品都能真实反映原始煤层的性质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校准,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,细致记录每一个环节的参数……这些看似枯燥的重复,却是保障数据“生命线”不可或缺的环节。正是这种对规则的敬畏与恪守,使得从这间制样室走出去的每一份样品,都带着质量的“承诺”和“信誉”。

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
煤质制样工作环境相对特殊,体力消耗大,且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。但制样室的团队成员们毫无怨言,他们将这份平凡的工作视为地质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在任务繁重时,他们主动加班加点,确保样品按时制备完成;在技术更新时,他们积极学习新设备、新方法,不断提升制样效率和水平。他们的辛勤劳动,如同隐于幕后的工匠,为前端的地质勘探、矿产评价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提供了最坚实、最原始的数据支撑。

我队能源矿产检测中心的煤质制样室的劳动者们,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,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敬业、专注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他们打磨的不仅是煤炭样本,更是对地质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,他们以实际行动,为河北省乃至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和新能源勘查开发工作,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